1960年我上小學,開始寫毛筆字。在鄉里有些名望、能寫一手漂亮字的父親,是我的第一個書法啟蒙老師,他認真地向我講述為什么書法是一個人的門面的道理。那時家里條件有限,買來大張的紙,裁開后用線繩裝訂起來,就是大楷作業本了。有時為省墨,用鐵勺子在鍋底刮些灰下來,兌些水就是墨汁了。我現在還清晰的記得那種墨汁寫在紙上的淡淡的墨色。條件雖有限,但我練習寫字還是很認真的。每次大字作業從老師那里退回來,看到一篇字被老師畫滿了表示肯定的紅圈圈,心里總是美滋滋的。十來歲時,我用小楷抄寫了一本《增廣賢文》,老師同學爭相傳看。小孩子受到鼓勵,對書法就更有興趣,練習書法的勁頭也就更大了。
1969年我參軍入伍,開始了漫長而緊張忙碌的軍旅生涯。前20年在作戰部隊,后20多年在院校、機關,都很少有時間和精力發展自己的書法愛好。但在內心深處,對書法的那種向往和親近,從不曾淡過。書畫方面的書報雜志,放在床頭案邊不時翻看。在廢報紙上,在石板上,在沙地上,在塞北那茫茫的雪原上,時不時也比比劃劃,揮寫一下自己的情感。走在街頭巷尾,看到寫得好的牌匾對聯,忍不住都要多看幾眼。去名勝古跡參觀,很喜歡觀摩名家墨跡。我在西安工作和生活時,節假日最常光顧的地方,就是堪稱書法藝術寶庫的碑林博物館。偶爾,我的書法作品也會出現在部隊或駐地的書畫展上。但總體來說,不論在基層連隊還是領導機關,不論是普通士兵還是當領導干部,我對書法都是既有不舍,又不敢在這方面用過多心思和精力。雖說這是職責所系,理當如此,然而在內心深處,還是常常會有些遺憾。當然,軍旅生涯對書法藝術實踐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財富,一種優勢,有所失也會有所得。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2013年我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起來,這讓我有條件重溫自己的書法夢。我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六十立志從頭始,學書權作攻城池,決心從鞏固提高基本功開始,像攻堅作戰一樣,努力比較深入比較系統地學習中國書法藝術理論,有選擇地研習中國書法藝術經典,扎扎實實地下一些笨功夫、慢功夫。幾年下來,確實收獲不小。越學習,越是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書法是我們這個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文化創造和藝術瑰寶,越是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更加明白自身修養的不足,告誡自己切不可淺嘗輒止,切不可輕言登堂入室。面對古往今來璀璨奪目的書法寶庫。必須虛懷若谷,孜孜不倦地萃取藝術精華,方能使自己的書法造詣不斷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所幸,這幾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經常有機會和當今書畫名家一起參加活動,可以就近求教,涉獵各方,請益多師。在政協組織外出調研活動時,把自己的書法作品留給社區,留給鄉村,留給軍營,以實際行動承續華夏千年文脈,弘揚書法獨特藝術,宣傳中國夢,傳遞正能量,從中享受到特別的美感和快樂。
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正處在的偉大的復興進程之中。在這個進程中,繼承好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些年,蘇士澍先生在各種場合大力倡導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此誠為時代的呼喚。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而言,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既是一種文化上的歷史責任,也是自身提高素質,完善人生的重要方面。研習書法,體悟書道,追求做人與寫字相互促進,相互濡養,乃是一生的功課。我于書法是個小學生,要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我在努力著。
曹育民
2016.2
注:原載2016年3月《中國政協.人文藝術》???/p>
下一篇::沒有了
我有話說
最新文章
- 1程興林2021.7.25.1
......
- 2我與書法
??1960年我上小學,開始寫毛筆字。在鄉里有些......
- 3作品-(295)
......
- 4作品-(294)
......
- 5作品-(293)
......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1潘天壽:書法之本乃精神
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h人,現代著名畫...
- 2畫里有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
三陽開泰軸明代朱瞻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
- 3苗再新?亞歷山大東征
...
- 4中國古琴美學展登陸上海 傳統藝術
“乘物游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
- 5第五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作
7月26日,演員在表演舞蹈《天邊那片綠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