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h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頤、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平生積極從 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工作,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為培養美術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解放后,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文聯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浙江分會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等職。
潘天壽先生是我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一位關鍵性的人物。他的書法氣魄沉雄,豐姿挺勁,一如他的繪畫,具有獨創的精神。我覺得潘先生的書法很特別,很有個性,與他的畫風很一致,都表現了一種高品位的自然。他在詩、書、畫、印中的配合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近人無出其右。
潘天壽先生青年時期因受清季碑學書風的影響,對漢碑《石門頌》、魏碑《二爨》等碑研習較多,由此奠定了他奇肆書風的格局。潘天壽先生后來在指導后輩學習書法時經常說要從漢碑入手。我體會他的意思是漢碑高古,上接先秦篆書,下開南北朝碑版書,是書學的關鍵,這是清朝近三百年書學的主脈,也是潘先生書風中最成功的因素之一。
中年以后,由于結交師友的增多,眼界的開闊,又經過他長期不懈的努力,對明季雄強一路的書風有著精湛的體會,結合自己的個性,寫出新境界。自明季以降,雄強書風一直占據著書壇的主流,無論王鐸、黃道周、倪元璐、八大山人,還是后來的伊秉綬、鄧石如、吳昌碩、沈曾植等,無不如是。潘先生敏銳地把握了這一點,并進行天才的發揮,把書法中的“巧”與“拙”、經驗與激情結合得天衣無縫,這就是他的創造。與陸維釗、沙孟海先生一起,交相輝映,在中國美院的學府里形成強大的師資陣容,影響之大,輻射全國乃至國外。
潘天壽先生的書法,吸收了歷史上許多書家的優點,不拘泥于某一家的形似,而是追求一種體大精深的境界,這對后人很具有啟發意義。潘先生的思想應該說是非常文人化的,但他的書法極具藝術表現力。我認為他的書法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大家研究:一、他很講究骨法用筆。南齊謝赫在其所著的《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弊鳛榇螽嫾业呐讼壬鷮Υ私浀渲?,肯定領會湛深獨到。潘先生平時很喜歡用“強其骨”這方印章,這是他心理的寫照。他在《論畫殘稿》中曾經提到:“落筆須有剛正之骨,浩然之氣,輔之以廣博之學養,高遠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禪?!彼袖h用筆,入紙很深,講求逆勢,追求平中帶奇的味道,像是從《瘞鶴銘》、《玄秘塔》中來,又很難說更接近于哪一家,這就是本事。他的用筆還很有金石味,這與他早期曾師法吳昌碩很有關系。吳昌碩一生寫《石鼓》,強悍霸氣,對潘先生有一定的影響。潘先生比吳昌碩寫得更硬,更有險峻之感。二、他很講求安排。講求安排就是經營位置,包括結體和章法。潘先生在這方面比之其他書法家更有優勢,他將黃道周、八大山人的結體巧妙地融進碑中,善于造險,又善于搶險;善于造勢,又善于抱勢,一些字的造型顯得格外生動而又有沉著的氣魄,天骨開張而有尋丈之勢。在處理章法方面,潘先生善于從大體出發,抓大勢,抓整體,富有藝術構思,既清晰,又巧妙,謹嚴中又富有變化,綽約多姿,充分發揮了他在繪畫上的才能。如果說吳昌碩是以書入畫的話,那么,潘先生就有點以畫入書的味道。
潘先生舊學宏博,融會貫通,對詩歌、史學、印學、畫學、書學等專門之學都有很深的研究。對于潘先生本人來說,其意并不在專門。他之所以身體力行加以提倡,實是從中國文化傳統的精華處著眼的。他最著名的觀點:“畫事不須三絕,而須四全”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他在《聽天閣畫談隨筆》中也曾提到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的會通關系,認為:“中國傳統繪畫是文史、詩、書法、篆刻等多種藝術在畫面上的綜合表現,就更和整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變革緊密地聯系,這是很自然的?!边@些話實際上是概括了我國傳統書畫發展的基本規律。潘先生從小接受的是典型的傳統文化教育,浸潤很深,傳統國學對他一生的治學方向、思想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他能在周圍人大量傾向“西化”時,保持住清醒的頭腦,并因此把中國美術學院傳統書畫方面的教學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潘先生這種一貫地堅持調和會通的態度,抓住了傳統書畫之本。他所堅持的不是不思變革的抱殘守缺,而是有創造性的建設,可以說是他發展了傳統、開創了新的教育模式。
上世紀60年代,中國美院書法專業創辦之初,潘先生在陸維釗、諸樂三、沙孟海、朱家濟、方介堪等教育家的支持下,確確實實在學問、人品、修養等方面樹立了榜樣作用,并為后來書法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潘天壽先生對于傳統的高度認識,在實施書法教學計劃時多次提出基礎的問題。他說:“在校五年,主要就是要打基礎?!薄皶ò嗾娌蓦`篆諸種書體都應學,這是基礎?!薄安荒芗庇谇蟪?,要慢慢來,要接受多方面的修養?;A要打好,底子要寬厚,再慢慢創風格?!彼跁ㄕn程安排時提出“七分讀書、三分寫字”的計劃,同時還提出“三分讀書、五分畫畫、一分寫字、一分其他”的國畫系學生課程安排計劃??梢娝麑ψx書、寫字等基礎知識的重視程度。凡從事學術研究都必須奠立廣博的基礎,一門高深的學問就好像一座金字塔,基礎越扎實,塔頂就越高、越尖,書法也是如此。在書法專業創辦之初,潘、陸諸師就非常明確地要求開設詩詞、古文字、古漢語、繪畫、題跋、寫作等課程。隨著我自己從事教學時間的增長,就越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們的用意所在:培養專才是建立在通才的基礎上的,即使在專業上有了一定的成就,仍須進一步努力,在融會貫通上再下功夫,才會接近高的藝術境界。
此外,他還要求學生學習書法取法要高古,格調要雅正,切忌俗氣、匠氣、火氣、草氣、閨閣氣、齷齪氣。他的書法主張,處處是以正統為依歸的,這可從當時的師資配備、課程設置上看出。潘先生自己的書風“奇而不失其正、華而不墜其實”,也正是這種書學思想的反映。中國美院書法專業之所以辦得成功,在當代書壇起到了“起衰濟溺”的歷史作用,我認為上述老一輩教育家科學的教學思想是起到決定性意義的。
潘先生創辦書法專業,是從搶救民族文化遺產的角度,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性出發的。潘先生所處的時代,是國家民族處于危難的時期。他飽受困苦,目睹了種種的災難,因此就更能覺悟到文化傳統對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他之所以孜孜于傳統文化之倡導與維護,我認為是出于一種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時代使命感。而且,其中的前瞻意識確實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30多年來,書法藝術的發展總體上看是健康的。許多有識之士挽救民族文化,對于回歸傳統嘔心瀝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書法熱中,也不免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一些頹廢的流風習氣也被簡單化地吸收進來,使得青年一代對傳統民族文化產生了隔閡感。原來中國書法講求的全面性、整體性、文化性遭到了支解,使人們開始遠離傳統,從決定書法的本質精神中游離出來,使書法藝術原有的自然型的形態與本質性的特征遭到了支解。民族精神在潘、陸、諸、沙諸先生眼里,尤其是書法藝術更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要很好地繼承和呵護,讓其更加弘揚而壯大,書法藝術家應從本民族的藝術精神和形態中走出創新的道路。
我始終認為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文化本土化會越加強烈,而不會是泯滅民族特性的。更何況,文化的全球化需要各種文化的互動,它不意味著經濟落后國家的文化必須向西方靠攏,那是一種媚俗的心態。我時常在思考這些問題。思考之余,我越發堅定信念,這不僅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所給予我的,也是潘、陸、諸、沙諸先生身上所凝聚的最令人感動的精神所指引的。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一定會在21世紀的人們心目中油然升起崇敬之意。
下一篇:: 《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
- 潘天壽的中國畫思想
- “中國國家畫院2018訪問學者、高級研修班”結業作品展暨結業儀式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
- 異變——蔣佑勝個展在西安崔振寬美術館開幕
- 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復評評審會在京圓滿舉辦
- 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復評評審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行本屆展覽首次新聞發布會
- ?著名藝術家梅墨生逝世 享年60歲
我有話說
最新文章
- 1潘天壽的中國畫思想
在現代中國,面臨西洋畫的沖擊,中國畫大有式......
- 2“中國國家畫院2018訪問學者
2019年7月2日,“中國國家畫院2018訪問學者、......
- 3異變——蔣佑勝個展在西安崔
2019年6月22日,“‘2019獵質·歷史的個體癥狀......
- 4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復
?2019年6月20日,“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
- 5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
6月21日下午,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復......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1中國古琴美學展登陸上海 傳統藝術
“乘物游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
- 2第五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作
7月26日,演員在表演舞蹈《天邊那片綠云彩》...
- 3袖中雅物:與團扇的不解之緣
扇子種類比較多。晚明文人文震亨在《長物志...
- 4潘天壽:書法之本乃精神
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h人,現代著名畫...
- 5畫里有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
三陽開泰軸明代朱瞻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